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金融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

关于经济的论文

发布日期:2022-11-02 16:40:30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经济的论文(图1)

关于经济的论文1

  【文章摘要】

  暖通空调通风在已经发展的很高端的轨道交通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不是交通专业一家独大了。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节能;空调;减排

  1隧道的通风排烟

  科学谨慎地设置防排烟设备以及出了问题状态下进行合适的防排烟安排处理,对于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耗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情况。在轨道里面设置的排烟的设施是由地铁的建筑所确定的。与地表上边的建筑比较,轨道中通道的情况较为狭窄狭小,连通地面的疏散口少,离出口距离太远会导致难以逃生。如果突然发生了火灾,不单单是火势蔓延很快,而且积聚的高温浓烟很难自然消失,并很快的在地铁隧道、车站内蔓延,给工作人员疏散群众和灭火抢险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严重的威胁了乘客和抢险救援人员和地铁职工的生命安全。经统计,北京地铁自一九六九年至今的三十四年运营历史中就曾发生过一百五十一起火灾。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地铁客车行至万佛路东六百米处时,在隧道内因为车的下边放弧引燃了车体起火,造成了三人死亡,三百多人中毒的重大事故。国内外轨道中的火焰灾害的进程可以表明:客车和隧道不但会产生火灾,发生了灾难将难以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和救援,很容易造成大面面积死亡的重大灾难。根据国内外轨道火灾的数据的计算,地铁战内发生火灾时造成的乘客大量死亡,大部分是因为窒息和烟气的中毒所致。而且地铁是乘客高度的密集的公众汇集地点,邪教组织、恐怖组织、对社会有威胁的人均有可能把地铁作为恐怖事件的目标,人为造成破坏引起火灾,那样的话损失和影响会变得更为难以收拾。所以有地铁轨道的国家,必须对地铁的排烟设施保持重视,将排烟设施做为轨道最需要和最为重要的保护设施,在各自国家的各种地铁暖通通风规范里面明确中明确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规范和设置的规格,并且不出意外地再轨道的站台和隧道都设置了排烟设施。从这一点就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来在地铁站台、隧道科学地设置防排烟设施和事故状态下合理地进行防排烟处理,然而对于减少对社会造成的人员经济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暖通空调在轨道中会提升轨道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

  根据专家的讲解,建筑设备环境工程的专业的设备在轨道交通所用的电脑室用地中有一半以上,而且建筑设备环境工程更是轨道交通中的位列第一的用能大户,据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的地铁的暖通空调能量消耗占所有能耗的百分之五十,然而牵引能耗仅占百分之十八,华中地区的河南地铁暖通专业占有四十百分之至四十五百分之,在北京地铁占所有能耗的三十百分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为轨道交通营造安逸、简单的健康环境的同时,因为他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独特的风格属性,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中必然可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耗降低的余地也会有巨大的空间。综上所述,这个行业的使命感加速了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因为空调暖通在轨道交通中扮演的不一般的角色,建筑设备环境工程行业必将会变得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引人注目!!总而言之在所有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之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将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而轨道交通的八千亿投资,也将拉动空调暖通的快速的进步!

  3轨道中的空调

  地铁可以按照不同看法分类,可以划分为地铁和地面铁路;按照它使用的轨道的轻重可以分成重轨和轻轨。一般情况来讲,运着送的客流量大的情况走地下,称为地铁;运量客流量小的或者主要再走地面的为轻轨。地铁本身具有运送的客流量量大、污染程度小、简单迅捷的特点。相对来说,地铁的运送的能大,基本上不会被地面上的气候和交通所影响,但是造价太高;轻轨的运送量较小,但造价会比地铁低不少,不过受到地面上的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会很大。轨道里边的空调是舒适性空调内的一部分。但是地铁大概就与地面环境隔绝,室外的大气的湿、温度只对轨道站的空调中负荷有着间接的影响。其空调负荷的计算和空调设计参数的选取与常规舒适性空调不一样。轨道站内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外,其它的员工只做短暂行的留下。为了节省资源,仅仅考虑乘客有短时间的安逸环境就行。从而人类身体对周边环境的温度有突出感觉的温差在2℃网上,乘客从外界进入轨道站,就得经过一个从外界环境温度慢慢变化到站内温度的过程,只有这样人类身体的感受才不会产生突然冷突然热的感觉。从地铁站的空气调节的各种负荷的组成能看出来,轨道站的主要热量源头来自地铁,只有在等车台使用隔离门将列车与等后台公共区隔离开时,车站内的冷负荷就可以减少为开/闭式车站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较小的轨道的统计做了研究的情况下,轨道总的管理的统计小系统有着统及表格简易、活跃的自定义的模式以及自动的思维推理的判断,并且对于报表的月线留下的信息的回复提供了可以清晰可见的方法。为了可以再各种环境顺畅运行,对于资料等的上交接受也做了相应的不同方案,并且所有的设置实现数据化,可以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进行设置。地铁隧道按地点通风可以不一样划分为站台轨道通风系统和隧隧道通风系统,按照系数形式可分为关闭和开启。开启式系统是直接将车辆行驶发出的隧道内的热风直接引到室外;车辆运行时产生将站内空调冷风引入隧道,列车停站时,排出列车刹车和顶部空调产生的热量,在列车下边和上边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4结束语

  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采暖散热器(JG/T236-20xx).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

  [2]付林.热能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杂志社,20xx.

  [3]王淮等.煤气与热力.煤气与热力杂志社,20xx.

关于经济的论文2

  摘 要:美国经济危机所引发了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造成了欧洲、日本、中国等经济区域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与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较,它的特殊性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至干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地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政府在其中的定位以及它的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 实体经济 政府职责

  一、经济危机的特殊性

  所谓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人们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导致产品大批积压,形成了供需双方之间的极大的失衡,造成了由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的脱节.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无计划,市场失衡造成的.1929年那次经济危机基本上发生在实体经济阶段,即从货币到产品、从生产到货币的生产流通阶段.而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殊性,它发生于实体经济之外,主要是金融、信贷和证券,美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它庞大的消费是依靠对全世界资本的占有维持的,全世界大多数的投资银行、信贷、融资证券实体都设在美国,而美元又作为世界货币与其它国家的外汇储备直接挂钩.因此,美国的一切经济危机都可以通过不良资产打包、证化输出给全世界,来化解本国的金融风暴,也就是所谓“美国赔钱,世界垫付”.

  二、经济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假繁荣.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虚拟经济在最初阶段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主要环节,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刺激实体经济的市场和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而伴随金融产业、信贷机构和证卷市场的成熟和技术的完备,逐步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并开始以一种按照实体经济规律难以解释的规则影响实体经济的市场,甚至操纵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说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必须对应地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展.例如:抵押贷款主要用于房产的建筑,并通过房产买卖得到收益来实现.

  (二)经济危机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要发展,首先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因此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其次是向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通过这两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金融海啸对我国的影响相对缓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国家有强大的宏观调控力度和广度.然而,对一些发达省份,由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对明显,多数企业倒闭、裁员,失业率倍增等.应该看到虚拟经济对于地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即有效的盘活沉淀资金,刺激创新.同时,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它能够发展.然而,虚拟经济毕竟是要依靠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行才能够得以维持.否则,巨大的泡沫加上高额的金融风险必须带来经济危机的隐患.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就向银行贷了大量的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出现经济危机,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或者遇到市场紧缩,迫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利润得不到实现.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三、遇到经济危机时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历来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干预.一般来说,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得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的职能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自身发展造成危害.而此次金融危机是市场失控导致的结果.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无法解决,这时中方政府首先推出投资4万亿元重点解决民生项目、农村问题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我国GDP以不低于8%的速度增长.其次,各地方政府也积极筹集资金在各个层次上拉动内需.比如,电器下乡、银行一再降息,刺激广大人民群众消费,从根本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见,我国的政府干预作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角色,在经济发展屡遭困扰的情况下,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江.政府的干预.东南大学大学人文学院MPA人文中心,210096

  2.马克思.资本论

关于经济的论文3

  摘要: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经济对策。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对策;经济问题

  200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表现,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目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复杂,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结构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人民币连续升值

  人民币连续升值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人民币升值还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如果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四)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流动性过剩使经济从过快向过热转化。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冲击的不仅仅是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等同样也会受到冲击,结构性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转化为全面通胀,商业银行信贷、财务风险逐步集聚,隐含较大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楼价的上涨,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福利;股市产生的财富再分配,加剧财富占有的不公;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消极影响。

  二、经济问题对策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

  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四是抑制公共服务品(如教育、医疗)和垄断型产品或服务的“搭车”涨价。

  (二)对于投资过热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

  在信贷调控上,要根据国家产业和区域政策,有保有压,要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国际游资流入的管理。财政政策则可适度扩张,重在优化结构,特别是对灾区重建以及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面可加大支出力度。对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投资给予更大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要采取适当措施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避免这两大消费热点出现过度下滑。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尤其是旅游消费成本,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降低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

  对于消费相对不足问题。如果经由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应当能够提高消费倾向,使投资的比例降低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也应修改外资优惠政策,不再以资金的量作为实行优惠政策的依据,改为根据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区域发展的需要来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

  (三)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也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基础。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培育资本市场。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基于外汇紧缺时期,结售汇外汇管理体制对于外汇储备增加有积极作用,确保国家有效掌握外汇资源。

  同时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配合协调。首先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及企业回避汇率风险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逐步融为一体。同时,调整贸易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对出口和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密切联系,在当前出口贸易激增和外商投资数量扩大的背景下,内外资一视同仁“两税合一”成为大势所趋。

  (四)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结构的均衡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实施对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均衡是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按价值规律办事,合理确定劳动力价格,通过政策、法律等措施保障劳动者利益;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环节,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扶持力度,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率;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流动性吸纳和消化能力。加快股权分置改革步伐,实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目标;完善股市的基础性制度和基础性设施建设,降低风险,方便流通;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减少甚至取消对经济的直接投入,从投资财政转向公共财政;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督促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指导商业银行均衡投放信贷,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大对外资企业和非法流入的境外资金的监管,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对流动性的管理水平,监督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降低资金短缺地区的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形式。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曼丽.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

  [3]马晓河.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7).

关于经济的论文4

  [提要] 绿色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范式和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将“绿色管理”教育前推导入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由加强企业员工环保培训转变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必要教育,同时完善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体系,是未来推动绿色管理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绿色管理教育;教学设计

  一、引言

  欧美高校是“绿色教育”先行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提倡“绿色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制定环境议程。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发现,41%的人认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公众缺乏环境意识,62%的人认为每个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最大。传统绿色管理教育是员工绿色教育的总称。近年来,企业被动型绿色管理现状呼吁人们探讨植入型绿色管理的可能,即在员工进入社会之前强化他们的绿色管理理念,使之成为员工内化的信念,这将有利于“主动型绿色管理”的实施。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应从教育开始,帮助现代大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树立绿色管理意识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是未来经济行业和工商界的领袖人物和主力军,提高他们的绿色管理意识是推进绿色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概念解析

  当前绿色管理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推动被动型绿色管理向主动型绿色管理转变。主动型绿色管理的实施依赖于公司管理人员的高度支持和认可。解决当前绿色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加强员工绿色教育。然而,绿色管理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依赖于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将“绿色管理”导入经济管理学院课堂,使未来的管理者提早接受和认可绿色管理,是解决绿色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绿色管理进入经济管理学院课堂是指设置绿色管理教育,主体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实施手段可以是设置专门的绿色管理课程,也可以有针对的将绿色管理教育融入各学科,例如将绿色管理带入营销学课堂,讲授绿色营销;带入会计课堂,讲授绿色会计;带入金融课堂,讲授绿色财务等。绿色管理导入经管学院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获得绿色管理知识、提高绿色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将来工作、创业、生活中自觉主动地注重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管理”导入经管学院课堂研究

  (一)导入意义研究。绿色教育导入经管课堂有利于整个国家和人民绿色意识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促进大学生绿色管理意识的崛起,使他们不止在工作上,生活中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绿色管理导入经管课堂有利于丰富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融合,同时加深绿色管理的纵向发展和延伸。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仍然较为落后,即使到了大学课堂,传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仍占相当比重。高等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急需更新和改善,绿色管理教育引进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丰富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导入措施探讨。孔德新、袁日华对大学生绿色意识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与时代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

  1、氛围营造。绿色教育进入课堂,逐渐成为受教育者根深蒂固的信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绿色教育氛围的支撑。学校应创造“绿色教育”的氛围,鼓励各种学校学生组织、社团举办各种活动,营造绿色教育的氛围。“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是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安徽师范大学将绿色素质培养作为绿色教育重要内容,采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专题讲座、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在活动中渲染气氛,在气氛中激发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体系支撑。高校要重视绿色管理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加绿色教学内容。首先,制订绿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写入人才培养规划。绿色教育体系必须涵盖地理、生物、经济、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注重跟踪新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动向。其次,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一些综合性课程,如《环境伦理》、《环境哲学》、《可持续理论与实践》等。再次,进行绿色教育师资的培训是补充绿色教育师资的重要手段。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应该在全校进行,经济管理学院需要获得环境学科为依托等多学科的支持,完善绿色教育内容体系。绿色教材的编订是经管学院绿色管理教育的硬件支持,需要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3、教学设计。首先,推动绿色管理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绿色教育方法体现的是多样性、和谐性、发展性,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的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参观法、情景法、实验法等,让多样的元素培育出绿色的课堂。”其次,促进绿色管理教育教学工具多样化。运用远程教育设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教育工具对绿色管理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次,丰富绿色管理教育课外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应定期举办有关绿色管理的学术报告和讲座,或举办绿色管理主题演讲和辩论、研讨会、社会实践等。

  四、结论

  当前绿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利益相关者”驱动企业社会环境,造成“被动型绿色管理”的现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推动绿色管理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推动整个民族的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商业管理人才的绿色管理意识。绿色管理导入经济管理学院课程是绿色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树立校园绿色管理氛围,改造经济管理学院教学体系,融入绿色管理意识以推动高校绿色教育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孔德新,袁日华.大学生绿色意识调查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

  [2]钟莉华,黎明,九江.我国高校“两课”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绿色中国(A版),20xx.5.

关于经济的论文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物流业是一种服务性产业,是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重要桥梁。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物流业在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现如今物流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和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不仅经济迅速发展,而且逐步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物流产业更是因市场扩张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产业经济学主要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方面。

  研究不同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进程,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例如,罗斯托曾经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论、主导产业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等。

  2.产业组织方面。

  产业组织的研究对象是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间的贸易、资源分配利用等行为关系。产业组织研究是为政府对市场秩序调节服务的,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竞争状态进行判断并对相关数据全面分析,这就给政府维护竞争效率以及市场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产业布局方面。

  在某些地区或者国家,产业组合和空间分布经常有一定的规律。在这些规律中提炼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以及政策。例如,二元经济理论和增长理论等等。

  二、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

  1.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所谓低端市场就是能够提供物流的常规服务。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服务产品的提供上,仍然存在着同质化强、增值服务少的问题。由于增值服务的缺失,造成了市场过度竞争、平均利润低等结果,这些又增加了市场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债券领域的低利润以及企业行为的粗放,形成了过度、无序的恶性循环。

  2.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从企业的成本构成项目来看,大致包括仓储成本、流通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还有一系列不动产的租赁成本。物流企业只有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获得合理利润。

  3.市场退出成本较高。

  从目前我国企业运营的模式来看,大部分企业一旦意识到市场环境的恶化,就会选择退出该市场,并且寻求重新配置资源的其他方式,但物流企业设备和设施专属性强,沉淀成本较高,导致企业退市成本提高。

  三、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业增加了主体博弈复杂度。

  从物流产业构成来看,物流产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业、物流基础业、物流系统业、企业物流业及物流技术群。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同时也是物流业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方主要是指需方和供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在物流渠道中,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向供需企业提供所需要的部分或者全部物流服务。

  要想增强物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至关重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了资信优良的分包商,才能降低经营成本和责任风险,进而对客户企业负责,但是这并不能杜绝分包商违约事件的发生。在与分包商合作时,如果客户的货物遭到损失,不管是分包商的错误还是第三方物流的错误,最终受严重伤害的还是客户。而供需双方间的博弈上升为更复杂的三方博弈,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对称现象明显增加,物流效率降低,失信行为更为复杂,以致很多失信案例难以取证。第三方增加了主体博弈的复杂度。

  2.物流复合型产业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物流业不是运输、仓储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彼此内在的联系形成的一种包括物流活动与物流企业的复合型产业。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可以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转向采购、制造、分销等更多的环节。物流运作过程当中,其他企业与物流企业内部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分包合作关系,这就增加了信息不对称。伴随着物流信息传递过程的失真,物流服务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风险大大增加。

  3.物流业发展的集中度太低。

  我国的物流业大部分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高度分散的格局导致我国物流业内部市场过度竞争。提高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行业竞争力,最终结果是提高大企业的竞争力。现阶段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集中度太低,大企业少,为了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其集中度。

  4.多头管理体制下缺乏统一的管理。

  物流行业不仅涉及交通行业,还与贸易、城市管理、商品检验检疫、海关、税务以及公安等多个部门有密切的联系。大量的发展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需要在各个部门行业间相互配合,统一管理。目前,在政府部门设置中,缺乏明确的主管部门。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划分,这种管理体制极导致了地方之间、部门之间权利和责任的重复和交叉,各部门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另一方面,各部门、各行业各自分管。民航负责管理航空运输,交通部门负责管理公路、海运和水路,但是海关、税务、工商、仓储、流通加工以及外贸等部门却缺乏统一的管理。在多头管理体制下,物流企业的信息分散存在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不能对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四、对策和建议

  1.完善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人才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我国要建立人才和物流学科培养的体系,必须深入研究物流基础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适当改进和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此,要加快做好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

  2.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逐步进行整合和重组。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责任意识,对物流产业结构进行全面整合、细化以及重组,进一步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借鉴国外物流业的经验,实现国家对整个物流行业的有效控制。其次,物流行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短期目标、远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只有制定详细的发展策略,加大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的力度,物流产业才能更快地发展。

  3.提高物流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快物流企业技术创新。

  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要想抢战先机,就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当然,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包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物流理论,分析国外物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政府应该鼓励与支持物流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研究与应用,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在物流方面的信息技术和软件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活动。

  4.实现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现代化物流运作体系。

  首先,政府和企业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将物流企业推向全球市场。其次,企业在全社会的产业组织结构以及资产重组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新华社,20xx.

  [2]许明.基于产业经济学浅论我国物流产业[J].产业经济,20xx,(12).

  [3]付婷婷,张彬.基于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物流业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4).

  [4]徐朦,郑凯.我国物流企业信用监管难点分析:基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J].特区经济,20xx,(12).

关于经济的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加强农村建设,社会农村的发展问题有着更多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尤其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建设仍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以对于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体制;服务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

  1信息技术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互联网的使用,使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电子商务能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高效的运作模式,对企业的研发,销售,管理及服务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等,都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产物[2]。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生活中的便利,使人们足不出户,享受各种服务。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也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准备了人力资源条件,促使信息产业不断的发展。这些都间接的将国家经济推向世界经济,不断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使用网络成本过高

  由于信息化网络的使用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一些农民没有能力支付这些费用。农民自身没有过高的收入,对一些硬件的设备也是没有能力维护的,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2缺乏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

  我国很多地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建立是比较落后的,服务项目也是比较单一的,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没有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就不能及时接收到有效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时间是比较短的,我国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农村的经济管理没有专业的人才就会降低经济管理的水平。

  3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策

  3、1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是很复杂的,涉及到各级政府,而且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政府在农村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建立一些大型的网站,为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打好基础。

  3、2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因此应该首先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习到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化技术的工作打好基础。在观念方面,农民应该树立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民主观念,科学观念,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业务能力方面,也应该会使用电脑,利用电脑和网络获得信息,来进行农业的经济活动。农民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的经济活动,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

  3、3制度控制

  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建立高层领导负责制,能使领导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能让领导对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督促经济管理工作的进程,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领导对经济管理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更好的进行决策,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在实行高层领导负责制后,领导人会对工作更加负责,对人民更加负责,会积极接受上级和民众的监督。这种机制的建设,能提高农业经济过的的管理水平,使农业的经济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全面,更加的民主。

  3、4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

  农业经济活动是我国的几大经济支柱,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农村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后,就能对不同地区的资源信息进行一个整合和规划,帮助其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4结语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制度,等方面的控制,能有利的规范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农业的办公效率,及时的解决广大民众的民生问题。在经济管理中,只有具有了这些控制,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2]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xx(06)。

关于经济的论文7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逐步成为引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深刻变革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对原有经济系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和服务为主转变,进而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即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以互联网络为活动平台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各地纷纷出台支持网络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抢抓发展先机。xx省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网络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网络经济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对原有经济系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催生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以互联网络为活动平台的网络经济新形态。

  一、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一)网络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xxx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8、6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达68、6%,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增速是美国、日本、英国的3、3倍以上。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全面发展,涌现出一批10亿美元规模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二)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处于群体突破的爆发期

  xxx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115、9亿元,增速达38%,今后几年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xxx年,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人民币,正以每年近40%的速度快速增长。xxx年至xxx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由17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7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达到28%。

  (三)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xxx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9、5%,预计到20xx年,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xxx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预计到20xx年,将超过40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电子商务市场。

  (四)基于信息网络的分享经济迅速崛起

  xxx年,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6、95亿人,占网民总人数比重的95、1%。xxx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两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已在短期内催生了一大批巨无霸式互联网企业。滴滴、UU跑腿、猪八戒网、货车帮、途家网、摩拜单车等一批分享经济品牌应运而生,企业规模已超越或正在接近传统领域经营数十年的竞争者。

  (五)互联网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随着互联网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远程医疗、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xx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举措

  (一)建立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围绕大数据试验区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xx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等创新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制造业+互联网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xx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试验区建设要突出创新引领、注重特色、厚植优势,着力推进大数据制度创新,注重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数据资源整合、大数据创新应用、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园区建设、创新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数据创新发展关键环节和突出难点的若干条政策措施;《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网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培育发展网络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抓手,强化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创新产业培育模式,统筹空间规划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确定了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重要支撑、省辖市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大数据产业园区为支撑的空间格局。规划布局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集聚载体,目前,华为、新华三、浪潮、猪八戒网等国内知名大数据企业已入驻园区。加快洛阳洛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中国移动中移在线、奇虎360、西交大中原大数据研究院等12家企业相继入驻。在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利用已建商务楼宇、众创空间、孵化器、标准厂房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大数据产业园区,推动地市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吸引大数据平台型企业和创新型团队入驻。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建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共同推动全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平台建设。组建多元化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依托省内高校、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交大在xx省设立了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xx创新中心,浪潮、新华三等行业龙头企业大数据研发机构落地xx省。二是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在“互联网+制造”方面,鼓励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建设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双创基地,培育50家智能工厂和100个智能车间。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1560家益农信息社、撮合农产品、农资线上交易额3.2亿元,3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在“互联网+益民服务”方面,推出全国第一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上下互通、全警联动的省级“互联网+警务”便民服务平台,实现289项公安业务的网上办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洛阳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营造10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入网注册老人用户82万,签约服务商家500余家,每年提供各类服务超过300万次,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三)不断壮大电子商务规模

  xxx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0%。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打通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流程和传统通关流程,实现了货物的“秒申报、秒通关”,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积极探索多式联运通关机制,开行郑州到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沿海港口的“五定班列”,扩大郑州—海港班列—日韩地区等海铁联运业务规模,推动空空转运和空陆、铁海联运加快发展。xxx年,xx跨境电子商务累计进出境商品8500万单,货值67亿元,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保持领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5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91个、村级服务点3710个,形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锐之旗、xx中钢网、郑州悉知等3家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入选xxx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

  (四)提升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支撑能力

  建成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成4G基站14、6万个,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1104G,居全国第5位,通信网络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建成了全光网xx,市、县城区和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覆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省固定宽带50M以上接入。

  三、xx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存在的问题

  xx省网络经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的任务仍比较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网络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网络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变化、新要求不适应,思路不够清晰,工作无法下手,依然用传统思维推动网络经济发展。

  (二)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法律滞后、空白点多,现有法规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相关标准规范缺乏,制约数据共享开放。

  (三)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xx省尚未建立网络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无法对全省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分析和预警。

  (四)协同推进机制还未形成

  网络经济跨界融合,迫切需要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形成联动配合、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

  四、推动xx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网络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完善网络经济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研究出台政府采购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管理办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促进网络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建立网络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地方立法,围绕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通、个人隐私保护等重点内容研究开展地方立法探索。

  (二)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进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加快建设,打造试验区的核心区。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实施一批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推动大数据企业、项目、人才、资金等要素汇聚,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依托高校、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吸引国家级大数据创新平台落户xx省。推动全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平台、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实现重点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率先突破。

  (三)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加快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三年行动,实施中信重工智慧制造、信大捷安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依托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加快推进精准农业应用示范。推动郑州、洛阳、济源等加快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一批物联网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

  (四)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

  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推动政策红利覆盖全省。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布局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建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

  (五)夯实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支撑

  制定xx省落实国家网络提速降费、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的实施办法,推动流量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大幅降低大数据相关行业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加快提升高速光纤网络、4G网络覆盖质量,建设覆盖全省的窄带物联网,积极争取5G网络试商用,推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热点公共区域免费WLAN全覆盖。

关于经济的论文8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指为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在全面分析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所制定出的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在企业自身经营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科学、高校的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推动和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在提高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的营销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保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情。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组织结构问题

  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缺少灵活性。随着市场经济框架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框架无法进行及时修整,使得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相背离。并且,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一味的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没有重视组织框架的及时修正,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框架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得到全面处理。

  2.2人力资源问题

  第一,企业职工流动性比较高,导致企业在落实经济活动时无法得到全面开展,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普遍偏低,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约制;第二,企业没有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员工专业素养偏低,给企业外在形象带来影响的同时,还会阻碍企业不间断发展;第三,企业没有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无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

  2.3管理制度问题

  机制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式,构建完善的机制政策,对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现实性的作用,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时,因为缺少对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机制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其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比较混乱,企业经济管理自身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4管理模式问题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经济管理方式依然是原始的粗放式管理形式,没有朝着集中性的方向转化,在该管理形式的影响下,企业要想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就要利用投资的形式来促进企业经济提升,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性,进而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3.1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目前执行的经济法律机制以及经济管理条例有所了解,并在此条件下,构建高效经济管理体机制,实行对企业所有员工的统一管理,并做好沟通工作。第二,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其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落实工作中,对企业经济管理形式以及标准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三,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机制后,应该加大对经济管理机制落实情况的探究力度,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自身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3.2规划企业经济目标

  企业需要保证经济标准具备规范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发展。企业在落实运营工作时,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经济发展目标,同时开展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分析工作,对企业当前发展情况进行确定,依照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来实现经济管理形式规范,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标准的全面落实。

  3.3建立完善的绩效政策和考评制度

  针对于当前企业而言,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假设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涨,就会使得企业内部环境缺少生气,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偏低。而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要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他们非常重视自身工薪情况以及晋升空间,因此,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职工工作内容来建立绩效和考核机制,根据企业职工工作水平,设置合理的奖励政策,通过发放小礼物或者奖金的方式,调动企业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4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管理形式的规范性,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活动的全面落实;其次,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配置时,需要安排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工作职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实行;最后,通过制定激励政策的方式,将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进行全面激发,在实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国内企业不断增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环节,则是对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保障。所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为确保自身发展不被影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对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模式做到规范化,以确保经济管控作用的发挥,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圣志,陈铭钊.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9):142~144.

  [2]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xx(19):203~207.

关于经济的论文9

  摘要:当前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最大的问题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农业经济总体发展脚步缓慢,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部分地区应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此外,众多国家针对进出口贸易实施了保护措施,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保障农业经济能够获得较好地发展,我国应该重视当前进出口贸易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改革,并且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模式更加完善。本文重点以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现状为内容,分析了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影响,并且针对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影响;建议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根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但是,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强化农业经济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农业经济尤其是粮食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出口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随着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困境和压力越来越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消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注入新机。

  1.2科学地认识和深入研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战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也被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信仰国家逐渐接受。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项目。针对农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理论规范当中也实现了进一步地融合,由此说明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理论必将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并且深入研究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水平的需要。

  1.3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迫切需要开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历时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为需要尊重价值规律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经济为我国工业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诸多元素,但是众多领域在向农业经济领域输送资源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地区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土地、资金以及技术瓶颈,导致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后劲存在着明显不足。

  1.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第一,我们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且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要付诸实践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从而有效保障农业经济发展脚步加快,跟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甚至能够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第二,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如果能够开创出有着典型发展意义的、成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信息不灵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引导能够帮助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可是从目前情况看来,各级政府还有相关部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相关的信息指导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尤其是针对市场信息方面的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太少,很难准确地发布有利于市场供需方面的农产品信息。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其一是市乡两级和村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市乡两级之间比较容易收集到有关农产品市场供应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将很难获得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这些信息在农民当中是不流通的,农民也根本接收不到此类信息。其二是农民和企业之间出现信息断层的局面。因此在这方面主要依靠一些龙头农产品公司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供销合作关系才能够解决农民农产品供销难的问题,这也是莱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我国,最为典型的就是进行食品加工,这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方面。莱阳的食品加工企业直接供销往国际市场,在某些方面来说,能够直接指导我国农民做出有效的信息参考。可是从目前看来,企业和农民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直接联系,而且这二者之间也缺少了基本的中间载体,没有信息传输渠道,企业也只能够通过极个别的大户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然后逐步扩散到别的种植户,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能够帮助农户增收效益。其三是在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上有断层的情况发生。往往因为一些原因,有的单位或者是企业发布的和农业产品有关的市场信息都没能够准时到达农户的手中,这些都使得农产品会经常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

  2.2生搬硬套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状况,而且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说,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要根据当地真实的情况以及优势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调整结构规划,选择出具有主导型的产业以及主导产品,并且多种产品之间还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补充,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并且具有特色的,带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新格局,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可是,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农户根本不顾及自身种植的客观情况,所有的都是听从别人的说法,一切都是依照他人的选择作为种植参考的,看到别人做什么种植项目并获得了较好收益就跟随他人脚步也跟着种起来了。这种盲目跟风的状况非常严重,等到自己种植的产品丰收的时候却发现市场已经不时兴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一个“种啥啥不值钱”的状况。

  2.3资金短缺,缺乏调整能力

  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需要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如果没有投入,要想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应该增加农村信贷,要让更多的农民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银行信贷政策以及农民的市场购买力都在不断降低,而使得要真正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乡镇、企业以及农户都想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没有足够资金,这一切都很难运作。比如说莱励公司从事奶制品加工业务,奶制品非常畅销,达到了日产袋装纯牛奶总量10多吨。由于扩大了市场,市场反响比较良好,公司在20xx年底的时候计划投资800多万元从芬兰购买新型设备,开通第二条生产线,但是因为资金紧张,迟迟没有开工。

  2.4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去做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干部普遍心里都有想法,其一是很多人都在做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的农户都在从事种菜以及养鸡等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很多人发现就算调整了产业结构也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旦松懈就再也不想继续了。其二是前几年出现了我国的“土豆事件”,还有传播非常广泛的“大蒜事件”,这些都使得乡镇干部对于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感到心有余悸,都很担心一旦发动所有民众都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还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将直接找到乡镇领导对峙,而且农民自身也比较担心,万一自己的投入没有产出的话将会失去更多,所以,思前想后,最终就放弃了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想法。

  3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进出口贸易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贡献

  首先,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业部门的食品消费品主要源自农业部门。其次,农业还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原料贡献。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一般国家的工业以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所以工业的发展状况与农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展现的多功能性

  3.3.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

  3.3.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3.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

  3.3.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状的系统把握,以及有针对性的国际比较,力求对问题作一较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政策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xx(7).

  [2]潘丹,应瑞瑶.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xx(1).

  [3]高鸣,陈秋红.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xx(2).

关于经济的论文10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低碳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对科技与制度的创新,在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

  有效推动了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低碳经济,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经济结构也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与调整。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急需进一步加快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1我国房地产发展提倡低碳经济

  1.1制定了低碳地产发展政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能发展低碳地产发展政策,低碳房产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将会增加,在低碳房地产发展的过程中,犯罪的成本比较低,而房地产利润较高,因此造成犯罪率非常高,还会出现房地产价格虚假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继续加快房地产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健全与完善。

  1.2大力倡导绿色与环保

  在目前的低碳经济环境中,要想实现房地产业的低碳目标,就要不断加快在技术与材料方面的创新,充分利用环保的、绿色的材料代替高能耗材料,这样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环保和绿色目标。

  在房地产业应该利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还能充分实现隔热的目的,保证房屋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隔热效果中,此外,对煤炭需求量也会相应降低,最终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1.3不断提高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对低碳环保的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这样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才能树立起低碳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节能减排

  积极利用节能减排产品,积极转变人们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绿色生活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为低碳房地产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传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都使用粗放型模式,然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很多地产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方式,进而出现了亏损甚至倒闭的现象。低碳经济是保证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引导房地产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国家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将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发展工作做好,明确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使我国房地产行业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1大大增加房地产成本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这种情况下继续进一步提高低碳技术,这种形势下在房地产业中应用低碳技术,势必会大大增加房地产成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利用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当时新能源的利用会大大增加成本投入,因此会极大的增加房地产企业中企业的资金投入。

  从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的规模,他们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经济上,这无疑为低碳房地产发展造成了一些困难。

  2.2低碳经济的实行会使房价升温

  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想得到实现,就需要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新能源和新技术,变相的增加了房地产企业在成本上的支出。当前,很多利用低碳能源的建筑,接着低碳的幌子将房价抬高,但是消费者只会认为只有房屋质量高,其价格才会提高,这在无形中使房价有了升温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根本不能承受地产升温带来的压力,一些人买房的欲望大大降低,这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阻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煤炭与木材,能耗总量非常大,据相关研究显示,房地产产生的碳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占到了30%左右。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要想实现健康稳步发展的目标

  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能源作为保障,在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中,能源支持显然受到了限制,同时房地产行业也会受到相应限制,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房地产业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同时对房地产经济的整体情况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做好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

  低碳经济主要利用产业穿行、技术与制度创新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量,减少废气的排放量,这样经济发展才能与环境保护实现协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同时还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升。

  3.1利用法律法规控制地产业碳排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促进其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缺少健全的制度监管低碳经济下的房地产业,这种情况下急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房地产业高耗能与高排放进行有效控制,超过标注的房地产企业应接受严厉的惩罚,这样房地产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3.2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求使用新型的环保的技术与材料,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必然会增加,怎样将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成本的控制工作做好显得非常重要。

  ①在技术与材料选用过程中,应该结合最优化原则选择低耗能、低排放材料与技术;

  ②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采用的技术能够达到低排放的目的;

  ③在开发低碳房地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新材料通畅价位都比较高,因此必须将材料使用情况做好统计,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此外,还要在前期工作中将成本控制工作做好。

  3.3制定长期的房地产业发展目标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对房地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都提出了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低排放和低耗能

  因此国家不仅要对当前的经济形态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要在发展房地产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宏观指导,保证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稳步发展,避免因为低碳经济影响而造成的房地产经济萎缩。

  3.4完善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

  显然,当前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特别是进入低碳房地产经济发展阶段以后,市场形势越来越复杂,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行政政策已经很难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有效调节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结合低碳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要求,针对房地产经济进行一些干预,对当前的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可以得到稳步发展。

  3.5不断调整房地产经济财税政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要增加资金投入,那些依靠银行贷款的企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提供支持

  可以对于高耗能房地产企业征收污染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房地产转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的企业提供机遇,同时还应该利用降低税收、增加财政补贴的方式,针对那些实施低碳经济的企业提供支持,以不断促进房地产企业朝着低碳经济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能源紧缺的现象越来越严峻,低碳经济开始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发展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降低能源利用、减少污染的目标

  同时不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目前房地产行业低碳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不仅加快房地产经济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终保证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得以实现。

关于经济的论文11

  摘要:本文针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展开了为深入研究,同时结合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措施,其中包括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同财会管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创新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积极落实人本创新,形成人才竞争的良好局面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新经济形式;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管理创新。

  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在行业中占据而更多的市场份额,现代企业需要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创新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对创新方法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总结,进而对我国现代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多的进步思路。

  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能够较好的满足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良好发展。

  1.满足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

  在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创新。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在完成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会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负面影响:首先,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经营性质开始出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也逐渐的成为了行业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主体;其次,在计划经济与短缺经济相互融合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的管理只能够停留在粗放状态,具体表现为,能源与材料的消耗率过高、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等。基于此,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现代企业将逐渐挣脱以上这两个因素所带来的制约,继而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2.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知识经济本身是信息化经济的一种,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同样也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知识经济具有着超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需要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制定上,重新安排企业的运作流程。其次,知识经济同时也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需要企业适当的减少内部的管理层次,进一步加快信息的内部流动速度,在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过于传统落后。

  对于新经济形势下的现代企业来说,管理观念传统落后是阻碍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障碍,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经济管理创新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仍然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到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在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危机意识与战略管理观念,但是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这些却被非常多管理者当做了可有可无的会议或演讲内容,非常少会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环节当中。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时都存在着如下的几点问题:首先,制度内容相对完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应有的监管环节;其次,经济管理制度同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匹配,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速度非常难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有一少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非常先进,但是其内部的发展环境却无法适应制度内容,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制度资源浪费。

  3.内控管理缺位。

  目前,国内的经济市场环境可谓是风云变换,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都不具备应有的战略管理与危机意识,从而导致经济管理创新成为了一纸空谈。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多数企业仍然在运用财务审计手段来进行成本控制,试图通过此种方法来减少资金的流失。然而,通过对以往的经济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后可知,出于对管理授权问题的考虑,单单以财务管理来进行经济管控是具有非常高的局限性的。例如,有非常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而选择建立加盟公司,而加盟公司的管理工作需要由总部来完成,如果没有设置专岗专人来完成管控工作,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在新经济形势下,国内的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来不断的调整内部的管理模式。虽然有非常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加入到了经济管理的创新队伍中,但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创新速度一直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基于此,笔者结合上文内容来提出了几点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1.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新经济形势下站稳脚跟,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是一项重要举措。现代企业需要做的是实现管理者的理念创新,从整体高度着手,重新布置企业的统筹战略规划,为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剔除掉那些守旧迂腐的管理方法,虚心的学习其他优秀企业的管理措施;其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带头作用,在企业内部创造出良好的管理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切实看到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所能够带来的好处,由上至下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再次,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还要把握好战略创新与危机创新,以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手来重新制定创新发展方案,让企业可以在行业中长时间的处于鹤立鸡群的状态;最后,即使是在面对充满着风险危机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管理者也要带领所有员工一同开拓进取、直面困难,一方面要准确认识到潜伏在表面之下的危机风险,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技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促进经济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完成。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同财会管理有机融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经济形势背景中,大批量的数字化平台、高效率的管理系统以及高智能的管理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同时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现代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工作能够涉及到非常多的种类与数据信息,这种庞大的计算任务需要得到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由于现代企业的经济行为发生于内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其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通过财会工作来进行处理,因此在实际的经管过程中,无论是采购营销,还是仓储派送,均会出现大量的财务信息,如果仅凭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非常显然已经无法系统化的管理好这些信息数据,从而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达不到应有的工作效率。为此,通过应用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将繁琐的工作简化处理。

  其次,新经济形势下的行业市场变化莫测且有着非常大的波动,现代企业如果想要紧跟住市场的变化节奏,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继而为企业各类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基于此,现代企业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统计工作就开始面临了更大的压力。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数据的运算速度,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运算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全天候的不间断运行。

  最后,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经常会出现管理范围过窄以及管理深度不到位的情况,部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必须要跟随经济活动来进行动态管理,否则就非常有可能因为延迟过长而影响数据的实用价值。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则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完成远程监控,通过信息系统来集中处理财务管理业务。

  3.进一步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

  现代企业需要进一步落实战略管理,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战略意识,在积极迎合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现代企业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战略思维就是经济管理创新的灵魂之处,企业管理者应当围绕自身的发展重心,积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发展路径与业务种类,积极预测并跟踪客户的实际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扩大自身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尽快的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认真的研究自身在行业市场中的发展优势与竞争劣势,虚心的学习并接受战略伙伴的所给出的建议,在明确好整体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加大执行力度,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战略计划可以顺利完成。

  4.创新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中,现代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非常显然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行业市场的变化速度了,为了尽快改变现状,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完善制度内容、调整市场导向、借鉴优秀经验等方面着手,来促进创新工作的顺利落实。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劣势,积极的引进一些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此外,企业管理者在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在其中注入人性化与柔性化的管理元素,切记不可过于盲目的调整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避免整个创新工作变得华而不实。

  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者还要将经济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外部的市场环境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对企业当前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展开进一步的规划与协调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心的与谐管理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的效仿行业先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为经济管理的创新任务增加成功砝码。

  5.积极落实人本创新,形成人才竞争的良好局面。

  在当前的知识时代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意味着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能够切实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变得迫在眉睫。首先,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晋升制度,构建出充满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以此来将优秀人才长时间的留在企业当中;其次,企业还要为员工营造出一个与谐自由且舒适愉悦的工作氛围,用心做好对内部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

关于经济的论文12

  摘要: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费用成本和纳税支出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国内大部分企业存在纳税筹划专业水平低,轻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忽视纳税筹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等问题,所以,企业应该重视纳税筹划,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避风险,建立纳税绩效评价,使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增值税;所得税

  企业是我国的市场主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创造、市场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劳动力、资金、原材料以及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的不断增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所提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费用和税收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务部门有权对企业和公民征收税金,而企业和公民也有义务依法进行纳税。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个主要构成成分,税金缴纳的额度对企业会计收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税收,所以,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费用成本和税收支出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另外,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企业进行事先的纳税筹划成为可能。

  一、纳税筹划的特点及意义

  纳税筹划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已经有税务专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筹划业务。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筹划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在国内,纳税筹划还属于新生事物,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纳税筹划就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财务管理中的涉税业务进行预先的策划安排,设计出相应的纳税方案,从而达到减轻税负,提高经营利润的目的。

  二、 纳税筹划的特点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前提。即企业要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对经营单位进行征税,而企业也必须依税法缴纳其应该担负的税收款项。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设计不同的纳税方案,达到减少其税收负担的目的。

  2.目的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动机。企业经营一方面需要提高生产效益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税负,从而增加生产利润率。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设计合理合法的纳税方案,节约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取得投资成本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3.设计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保证。企业的纳税行为发生在其生产经营之中,比如在净收益分配完成后,企业要向税务部门缴纳所得税,正是由于纳税行为的这种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纳税筹划成为了可能。对企业征收税款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有权对不同企业的税基、税率做出相应的调整,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纳税人可以在知悉国家税收政策和税率基数的前提下,对本企业的纳税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比较不同方案的税负额度,选择对企业整体效益最有利的方案。

  4.地域性为某些企业提供了纳税筹划的优势。纳税筹划能否顺利进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与纳税企业所在地区的税收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国家的税收政策,尤其是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有着区域性的差异,这就使得同一类型企业可能因为所处地区不同,其所能适用的纳税筹划方案也不同。

  三、 纳税筹划的意义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税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有着对国家负责,对企业有利的双重意义:

  1.提高企业的纳税积极性。纳税筹划是企业积极纳税的一种表现,企业只有正确认识依法纳税对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性,并正确理解国家的有关税收法律,才能自觉依法纳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依法建立完整的、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并对涉税业务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这是企业纳税筹划操作的必要准备。同时,企业具备了依法纳税的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纳税,合理节税,可以有效抑制偷税、漏税和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关于经济的论文13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经济法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议法律生成程序

  内容摘要:法律的产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法学家的理性构建由国家立法赋予统一的形式和国家强制力。而法院的司法行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使国家制定法继续生成或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更适宜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进步。重视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国家立法主义的弊端,增强法律的科学性和 性。因此本文分析了法律生成的程序,以期为国家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法律生成 理性构建 立法程序

  从社会和国家互动的角度看,法律的产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法律的产生,形式上是创制的,实质上却是生成的”(姚建宗,20xx)。严存生(20xx)指出:“法的产生也有个‘生成’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社会因法的需要,而产生法的因素的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葛洪义(20xx)指出:“法的生成是指法和法律制度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法律的生成是指在社会内生秩序形成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法学家的理性构建,由国家立法赋予规范的形式和国家强制力,司法机关进一步给予具体化并伴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的法律形成过程。重视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国家立法中心主义的弊端,进一步增强法律的科学性、 性,这也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然要求。

  社会基本规则是法律生成的基础和价值准则

  (一)社会基本规则的产生

  社会性是人的天然禀赋。社会中的人要获得存活和发展就需要进行各种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形成具有连带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存在意味着一定社会秩序的存在。这种维系一个社会存在的基本秩序,可以称之为社会内生秩序。秩序是某种规则的实现,社会内生秩序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调整人们之间生产、生活的基本规则的存在。狄骥把这些基本规则称为客观法。社会基本规则与人的社会本性相一致,可以说是社会内生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当与国家制约形成的秩序对应时,称之为社会内生秩序,当与国家意志创立的法律规则对应时,称之为社会基本规则。国家产生之前的社会秩序是纯粹的社会内生秩序,国家产生以后,社会内生秩序和国家制约形成的国家秩序,社会基本规则和国家创立的法律规则之间界限模糊而难以区分。尽管如此,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创立的法律规则必须以社会基本规则为基础,并体现后者的要求和价值取向。

  (二)社会基本规则的内容

  社会基本规则不是抽象孤立的存在,而是伴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蕴含于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教规、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之中,并通过这些规范表现出来。对于社会基本规则的内容,格劳秀斯认为有两条,即各有其所有和各偿其所付;霍布斯列举了十四条之多,并借用福音书上“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戒律,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存生,20xx);罗尔斯则将其概括为两条正义原则,一是自由平等原则,二是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和众多思想家的观念不同,笔者认为社会基本规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在不同社会和民族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依据我国的历史传统及现实状况,可以把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基本规则概括为如下八条:每人都受他人制定的规则所约束,为别人制定规则者首先自己要遵守规则;信约必守,言行一致;公民基本权利保留和不得侵犯;行为与收益或惩罚相对称;限制权利的目的在于在不使任何人的合法利益减少的条件下推动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化;行为的做出应建立在理性的审慎考虑之上;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应以每个人机会平等最大化为前提;多元的社会价值应得到均衡对待。

  法学家的理性构建是法律生成必备环节

  (一)理性构建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一个成熟社会的法律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理性化的阶段,理性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社会基本规则为基准对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进行观察、总结,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第二,对性质相同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产生出部门法的学说、原理和理论;第三,对法律整体的分类、形式、渊源、适用进行研究,发现法律现象的普遍规律;第四,对法律和社会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进行法律的修改,必要时创制新的规范,推动法律的完善以不断满足社会新的需要。该阶段,就需要法学家群体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总结历史上和国外法律的内容,总结其成败得失,把社会基本规则具体化为法律的具体规定。离开法学家的理性构建,这一阶段就不可能有效完成。只有凭借法学家的理性构建,法律才能体系完整、概念精确、逻辑清晰、内容一致、理论自恰并与社会相适宜。

  现代社会是法理型统治的社会,与之相适应,现代的法律应是通过专业法学家精心制定出的系统化的法律。在宪政 社会,社会利益和价值呈现多元化,法律权威的来源已经由权力的权威转变为理性的权威。法律要得到社会普遍的遵守和认同,就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说理,经受住各种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神启”、统治者的贤达、世俗或宗教权力的权威都已不能使法律获得正当性,只有建立在社会基本规则之上的经过法学家理性锤炼的法律才能获得正当性。因此,法学家的理性活动在法律的生成过程中就成为独立的必经阶段。

  (二)中外法学家理性构建选例

  从我国历史上看,唐代《永徽律》是长孙无忌等十七名法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疏义”更是唐高宗通过“广招修律人”进行解释,是众多法学家智慧的结晶。相反,明代朱元璋立法时,由儒臣讲律,“亲加裁酌”,更用“大诰”来任意立法,而造成酷刑增加、刑罚趋重、法外用刑等情形出现,造成明律在许多方面的退化(周永坤,1994)。从西方历史上来看,《罗马法》是典型的法学家法,并且五 学家的学说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法官审理案件时可以直接加以适用。可以看出,法学家的贡献是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取得巨大成就、获得世界影响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立法具体程序

  (一)编制立法规划

  立法机关编制立法规划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规划,也是向社会各界公开将要制定何种法律,以方便社会成员表达意见,特别是方便法学家群体及时展开相关理由的集中研究,这是 立法、科学立法的应然要求。立法机关编制并公开立法规划应是立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阶段。

  (二)起草法案

  起草法案通常由立法机关组建专门起草小组来进行。起草法案的过程就是依据社会实际状况和客观需求,对社会不同利益进行衡量后对法学家构建的法律材料进行取舍、编辑的过程。法学家群体通常分化为不同的法学流派,持不同观点的法学家通过相互争辩、相互质疑会使相关法律理由更加清楚明了,从而促使法学家修正已有的观点而使之更加严谨、细致、切于实际。如果某一法律内容没有经过这一程序,而是直接来自于立法者的单独意志,就有可能使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掺入自身或某一特定社会集团的特殊要求和利益。从此作用上来讲,起草法案就是一门通过利益衡量,挑选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材料的艺术。

  起草法案的过程也是立法者适用立法表达技术使法律材料得以规范地表达的,以具有统一的形式的过程。立法技术的表达包括法律文件的表达、法律规范的表达和立法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沈宗灵,20xx)。法律文件的表达要求法的名称和体例要规范统一、内容完整、要素完备;法律规范的表达要做到完整、简练和明确,特别是对作为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要表达完整;立法语言的运用要准确、严谨和简明,在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三)审议法案

  审议法案是立法机关对于列入议程的法律草案,以会议的方式进行的审查和讨论。审议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法成员受全体公民的委托表达意愿、提出意见的过程。为保证法律充分反映民意,法律草案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审议和修改。

  (四)表决法案与公布法律

  表决法案是国民全体或者国民选举的议员或代表作出是否同意把法案作为法律的意愿表达。在涉及如领土变动、政体的重大变化以及宪法的重大修改时一些国家采取“全民公投”的方式来表决法案。一般情况下,法案的表决是由公民选举的议员或代表作为立法机关的成员来进行。公布法律是立法机关或者国家元首,就已经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使公民知晓的行为。法律的公布使法律得以确立,是国家专门立法机关立法活动的完成。

  法律随司法活动进行与社会进步而继续生成

  (一)制定法需继续生成的理由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成文法律是法律生成的核心阶段,但不是最后阶段。制定法需要继续生成主要取决于以下理由:第一,立法者立法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了作为人类理性创造物的法律具有不可克服的不完善性。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和制定者知识结构、生活阅历、语言表现能力的限制使得制定的法律与社会的需要总是存在着距离;第二,法律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存在不周延性。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本身无法作出明确规定,这就需要法官在面对纠纷时参照或依据道德、习俗、规章制度、乡规民约、宗教规范、正义观念、内心良知等对法律进行补充;第三,法律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使得法律条文在适用中需要进行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不可避开地加入解释者内在的知识结构、态度信仰和外在的国家政策、社会形势的影响,使得法律含义不断变化;第四,法律的稳定性会造成一些新出现的社会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而呈现出法律漏洞,这就需要法官在判决中依据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进行补充。法律在制定后如果没有继续生成,就会沦为僵硬的教条,既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又必须频繁地修改以应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制定法的生成点

  制定法的继续生成主要由司法机关来进行,司法判例,特别是疑难案件的判决往往成为法的生成点。法人类学家霍贝尔(1992)认为,法是在社会纠纷的夹缝里成长起来的,新的疑难案件的出现就为新的法律规则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在大陆法系,法国的行政法是在行政法院的审判中以判例的形式创制出来的;在德国,法官立法更为大胆,在这方面赶上并超过了法国,至少在某些法律部门,其发展是受到判例操纵的(徐国栋,20xx)。在英美法系,“遵从前例”是一项基本原则,普通法的规则就是在法官的一系列判例中演进和发展起来的。某种作用上而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在疑难案件中的判案过程就是“造法”的过程。在我国,最高法院整理出版的“判例汇编”,虽然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其中对疑难案件的判决通常成为法律生成的组成部分。

  社会进步使人们获得新的思想观念和观察世界的新视野,从而赋予原来的法律条文以新的含义和内容。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平等保护”原则在文字表述上至今没变,但早期却允许奴隶制存在,林肯解放黑奴后该原则长时间里被理解为“隔离而平等”;至20世纪60年代,社会才普遍将种族、性别的歧视理解为“不平等”,判定为是对该原则的背离。

  综上所述,强调社会内生秩序形成的社会基本规则对法律生成的制约和法学家在法律生成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立法中的国家主义倾向;认识到司法机关在法律生成中的作用,有利于立法机关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法院的判决,更好地推动司法公正。可以说,法律是社会基本规则形成的法律价值、法学家理性、国家意志和法院衡平的结合。法律生成的过程就是上述要素依次形成的过程,这些要素在法律生成中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共同致力于良好法律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姚建宗.法理学[M].科学出版社,20xx

  2.严存生.法的生成的几个理由[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xx(1)

  3.葛洪义.论法的生成[J].法律科学,20xx(5)

  4.[法]莱昂·狄骥.宪法论(第一卷).钱克新译.商务印书馆,1959

  5.严存生.西策略律思想史[M].法律出版社,20xx

  6.周永坤.法学家与法律现代化[J].法律科学,1994(4)

  7.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8.[美]E·霍贝尔.原始人的法[M].严存生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9.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关于经济的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属于国家产业结构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但是,在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措施缺乏、监督机制缺少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不合理等众多突出问题的出现,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房地产经济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房地产行业加强管理,从而全面推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房地产经济的概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调控政策

  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房地产行业具有较好的关联性、较大的涉及领域以及较广的覆盖面等特点,不但密切联系着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房地产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处理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本质问题。

  1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概述

  尽管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很多问题存在于房地产行业的内部,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是房地产宏观政策频频出台。我国各级政府对房地产行业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为使房地产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相继出台多项宏观政策。纵观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宏观管理政策不仅未使房价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反而助推了房价的增长;二是各地区房价呈现整体上涨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的物价进一步提升了基础物资的成本,建材、土地等价格日益攀升,从而导致房地产整体价格的上涨。从20xx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行业受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房价持续攀升;20xx年房价出现略微的下降趋势;20xx~2017年,房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三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乐观的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成交量出现萎缩,三四线城市的成交量不断增加,从而使住房价格进一步提高。而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会对房地长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房价保持稳中有升。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而言,房地产行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想要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一定原则。一是坚持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结合,基于物质关系的角度而言,土地承载着房屋建设,基于经济关系角度而言,房屋不仅体现了土地的价值,更体现了土地的利润,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时相互依存,互为一体。想要有效管理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机构需要在房屋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二是坚持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国有化原则,占有、处分和使用土地的权利都属于国家,这种方式对土地的整体规划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能够有效执行相关政策,控制建筑规模。

  2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经济管理意识。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发展房地产行业,但是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开发商具有较差的管理意识。一般情况下,开发商都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存在偏见,认为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利用主要目的就是牟利,并没有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缺少经济管理意识,房地产经济管理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2.2缺失经济管理政策。管理政策的缺失会直接造成管理目标的缺失,而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很少有长期性的政策扶持,市场管理目标比较模糊。一是我国政府将市场管理的目标定义为抑制房地产的市场需求,因此出台了很多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导致经济管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其效果较差。二是一些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短期和长期的政策,但很多地方自相矛盾,大大的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管理效果。三是房地产行业缺乏合理、长期的政策支持,造成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秩序相对混乱,这就将很多机会提供给一些不法的投机分子,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我国的房地产税收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等落实情况能够看出,我国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的房地产管理政策,管理目标不明确。

  2.3缺乏经济管理目标。在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有缺乏清楚的管理目标、缺少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及管理重点难以凸显。所以,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存在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过程中,缺乏持续性的政策。另外,间断性也是国家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房地产行业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而且对房地产经济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不清晰造成的。

  2.4缺乏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对国外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研究能够看出,他们的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能够有效落实房地产行业中经济管理政策。相比于国外,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则因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而出现一些动荡,法律法规不健全,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在建设、开发、交易以及后期管理房地产的各个阶段,房地产经济管理贯穿始终,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经济管理法对房地产经济活动进行统领和规范,传统僵化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解决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现如今,我国房地产市场混乱现象的对其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改革管理机制,这样能够使经济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政府部分想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必须确保市场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2明确分解发展目标。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不断改变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居住状况得到改善,房地产经济在健康稳定的发展,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提升。基于此,我国需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经济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各级部门不但要对房地产行业的短期经济利益和作用加以重视,而且要规划和确定长远发展目标,从而满足城乡居民的用房需要。

  3.3出台连续性政策。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加强对房地产结构的调整可以加快我国经济的转型。所以,我国政府要对房地产经济加强认知,在出台政策时要确保政策的连续性。一是要全面调查房地产经济形势,将符合地域发展形式的政策制定出来,将金融中心城市确定为港口城市;二是各级部门需要将房地产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要求进行明确,从而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将房地产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对百姓的住房消费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保障制度进行有效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3.4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不但能够使房地产的经济秩序得到规范,而且能够规范多元化市场中复杂的财产关系,有效解决常见的矛盾纠纷。因此,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构建一套完善可行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一是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防止政府部门过多的干预房地产经济管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二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体系,从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进行优化整改,另外房地产交易管理、管理房地产中介机构也要包含在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中,房地产政策的颁布实施要具有较强的稳固性、较好的层次性和较高的可操作性,从而作为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保障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有效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不合理政策、不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我国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对房地产市场加强调节,以便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而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于经济的论文15

  摘 要: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及概念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

  关键词: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及概念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因此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危害。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该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提出来的,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循环经济的实践、发展及存在问题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到20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已逐步发展为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1972年德国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86年修改为《废物限制及废物处理法》,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辆。1996年提出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自实施以来,废物不断减少,循环利用率不断上升,废物处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就业发展动力。日本20xx年召开了第一届“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包括《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多项环保法规,从法制上确定了2l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这标志着日本在环保技术和产业上迈上了新台阶。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建设思路和方针。20xx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一些地区和企业逐渐开展起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一是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目前我国已在20多个省、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二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1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生态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三是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已有辽宁、贵阳等省市开始在区域层次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下,资源循环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有些污染和废弃物排放不计成本,由于回收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比使用现成的资源成本高,导致了相当多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和规范,那么,发展循环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2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环保产业的总体水平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3 循环经济发展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方面有一些资金支持,但还未从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考虑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支持。企业在短期内排污费的支出总体低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因此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实践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投入力度小。

  4 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物资源化,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必要条件之一。社会消费资源减量化的难度很大。造成企业资源再利用的社会环节不健全,提高了“循环”的财务成本。比如垃圾分类设施在一些大城市早已出现,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随意乱扔垃圾,人为地增加了资源回收的环节和资源再生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一)制定全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经济的论文》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本文标签:山东毕业论文  金融论文  关于经济的论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lwzdw.com

本文地址:http://www.lwzdw.com/jrlw/910.html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