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文史论文>试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试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发布日期:2023-05-22 17:11:34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摘   要

“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这一称呼显示了萧红在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学地位,她以自己细致而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贫苦人民“生”与“死”的画卷。萧红坎坷的成长经历提供给她丰富的生活素材,在粗犷的北方土地上,粗糙的生活并不曾磨灭萧红细腻的感情,这种敏感的内心又赋予她独特的善于捕捉的慧眼,使她能够直面社会的真实,一阵见血地指出生活的本质,而不失却对生命的希望。鲁迅一句“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点出了萧红精到的生命理解。在萧红的小说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生命张力,其中贯穿着贫苦人民最本能的生存欲望,小说中不乏触目惊心的社会画面,残酷的生命体验中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关键词:  萧红小说;生命意识;生死场 



1 独特的生命体验

1.1时代洪流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1942年病逝于香港,在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不到十年的创作历程中,萧红创作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并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萧红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有人说她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不仅仅是她给当时文坛贡献出了优秀的作品,也是由于在那样特殊的时代环境与作家萧红艰难的人生境遇之下,产出这样优秀作品的难得。

萧红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并且在她的文字中,读者可以看到一种真实的时代图景。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以个人经历为素材,用诗意的语言与独特的叙述结构,来图解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呼兰河的原始风光,人民的艰难生活,时代的残酷与动荡,也可以看到芸芸众生亟待启蒙的灵魂与焦躁不安的对美好生活的极端渴求。在时代动荡、传统文化的重压之下,下层劳动人民重复着世世代代的悲剧,萧红的笔下鲜有幸福的快乐,而多是残忍的生存的痛苦与挣扎。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而言,人的最底层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在生存的需求尚且不能满足的那一时代那一地区,安全与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太少太少,贫苦的底层人民更遑论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呢?这些思考带我们探索了人的需求实现中的社会根源条件。

1.2萧红的坎坷人生

与其说是萧红的人生坎坷,倒不如说那一时代,女性的人生坎坷,而萧红是其中更勇敢的一个。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对萧红吝啬而疏远,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说,是祖父让她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爱和温暖。所以萧红对祖父的爱是很深刻的。一个在冰冷寂寞的童年里洞张着天真的双眼的孩子,在祖父的身上找到了依靠。但是祖父后来也去世了。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说,呼兰河葬着她的祖父。萧红多次提到祖父,可见对祖父的情重。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心理分析的流派,其中提到关于童年时创伤对长大成人后的影响,由此可以想见萧红一生寂寂以求爱和温暖,不能没有童年时缺少父母亲的温暖的缘故。在父母操纵婚姻大事的旧时代,萧红和其他女性一样被早早许配了人家,不同的是,萧红逃了。逃脱了被指定的婚姻,也失去了地主家庭带来的荫庇。但是她仍旧没能得到一份安稳的爱情。但是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萧红身上勇敢挣脱桎梏的珍贵的勇气,敢于反抗封建权威,敢于抛弃能够给予自己物质保障的麻木的婚姻。她是要求精神的独立与理想的爱情的。在寒冷而顽强的东北大地上,有着萧红痛苦的经历,她被压迫、做妥协,也目睹了贫苦人民的艰辛生活,故乡带给她了痛;但与此同时,故乡有待她亲切的祖父,有构建她的精神家园的粗犷的东北气质,有季节的深刻体验,而成为萧红登上文坛的精神依归。

2 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

2.1在民间

正是由于萧红自身的艰难境遇,以及对于故土产生的矛盾心理,她才能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来观照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从人的高度进行生命哲学的文化反思,揭示出落后的封建意识形态是造成人民悲剧生存现状的深层社会文化根源。

萧红说,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拯救世界,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创造未来,但是为苦难的世界担当情感痛苦,却应该是一个作家的精神追求。

在自身艰难的遭遇中,萧红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别人的痛苦,也更为敏感地感受到了社会的痛苦、时代地痛苦。在知识分子担当启蒙使命的三十年代,萧红坚持启蒙立场,深刻地揭露了民间的落后/愚昧和野蛮。同时也展现了民间百姓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从萧红的文字以及同时代人对萧红的评价及传记中可以看出,萧红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她质朴率真,甚至有点粗糙,有着生命力的野性,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她真诚而并不世故,这一点尤其可贵。在萧红笔下,生命力的表现丰富而深刻。《生死场》就如今看来,并不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尤其比起萧红炉火纯青的《呼兰河传》,但它有着原始的生气,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动,以及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毫不回避的生命体验。

关于民间,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关注民间的富有生命力的部分,无论是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人的未来发展,都有了十分可靠的保障。对于民间的精神文化,却很难一下子说清楚。萧红笔下的乡村,总是有一种生命与苦难拉扯的张力。这是一种充沛的生命力的美之所在。民间的美,是一种有力量的、野性的、生存意识极强的、粗犷的美。民间不全是一面淳朴的美好,它更像是一个藏污纳垢又充满生命力的地方。所以在萧红的小说中,很多的故事都残酷,读来我们常常就觉得吃惊,觉得这不像是人间会发生的事情,但是萧红并不是一个魔幻的作家,她只是善用才思,把现实的社会用诗一样的笔致融化在冷酷的小说里。可是却不能说她是冷漠的,相反,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萧红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重视。

2.2生死场

“生死场”,顾名思义,是一个生与死并存的地方。在萧红的小说中,多次出现坟场。而坟场的描写多是触目惊心的。

这样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地方,是当地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展示,也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小金枝被父亲摔死后所展现的乱葬岗的场景,我们从文字中仿佛可以看见那样一个令人心悸的场面,如此生动而残酷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孩子已经“被狗扯得什么都没有”,看见草上染着血,那大概就是小金枝的血,而那草,便是小金枝灵魂着陆的草吧。“成业又看见一个坟窟,头骨在那里重见天日”,可见,这个坟场几乎是一个乱葬岗。一个埋葬的地方,生命只在生前可贵,苦难的人死后便一文不值。生命的痕迹在这里消失,生命的价值几乎没有。这不是一个给予灵魂安宁的地方,而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原始的、狂野的、带血带毛的、被人遗忘的、胡乱丢弃的世界。在这里,人的生命的死亡带来的痛苦和忧愁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它不再重要,但是却展现得更加深刻。


在第九章《传染病》中,瘟疫再次将死亡带给了这里的人们,作者写坟场的笔调很低沉,在这低沉的调子背后是一股强调的力量,被压抑的要崩溃的力量,在展示生命如蚊虫一样低微的同时,也展示了生命的韧性。“乱坟岗子,死尸狼藉在那里。无人掩埋,野狗活跃在尸群里。太阳血一般昏红;从朝至暮蚊虫混同着蒙雾充塞天空。野狗在远的地方安然的嚼着碎骨发响。狗感到满足,狗不再为着追求食物而疯狂,也不再猎取活人。”……

生命在这里自生自灭,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理会。这样的民间图景展现了原始的气息:野蛮、残酷。萧红在作品中多次写到野狗在啃食着尸体。“嚼着碎骨发响”,人的生命在此停止,人的痕迹被抹去,一边是衰弱的黑色的死亡,一边是野蛮的极富生命力的原始。一个生命吞噬另一个生命,凶残的画面完全是一个令人战栗的原始状态,因此又带来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萧红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却能够感受到这种粗犷的力量,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生死场》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冲撞、在呼喊,也是萧红在冲撞、在呼喊。她的生命力是在一种压不住的情况下迸发出来的,就像尼采说的“血写的文学”。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这不能用一般的美学观念去讨论,要用生命的观念去讨论。这部《生死场》是一部生命之书。

而关于生命中的一个永恒话题—爱,在萧红的作品中都是毁灭性的,这一问题除了萧红对自身经历的深刻体验之外,也涉及对民间问题的认知,也就是说在那一时代环境下中国普通的民间社会所有爱的萌芽都会被现实生活毁灭。这种人生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是以“五四”以来启蒙者的观点来看的,鲁迅说过,中国是“无声的中国”,它所有的生命力都被压抑住了,那种极端的贫困,那种野蛮的生活,把人的个性全部扼杀了,建立在个体之上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和感情因素都失落了。

萧红在小说中非常坦率地把她对生活的感受和生活真相都表达出来,她并没有刻意去强化,尽管她描写的人物都是野蛮的,都是我们今天看来不能忍受的,可是,这些人又恰恰是生活当中具有最强悍的生命力的,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萧红写了一群不像人的人,可是萧红没有说,这种不像人的人就没有生存的权利。这些人过的都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就在这种生活当中,人也有尊严。正如胡风在《读后记》中所说:在一个神圣的时刻,“蚁子似地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地为生而死了”。这便是萧红小说中强烈生命意识的表现。

3文学道路的探索

3.1学从大家

在萧红近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作家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点在萧红与左翼文学的关系上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萧红前期与左翼文学地切近、契合,后期与左翼文学地规避与疏离。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对自身文学创作地反思与成长。

在一边经历着生活地磨难与感情的挫折,另一方面在创作上找到了自己最为擅长和得力的写作对象: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弱小的、没有依靠没有保障的、被动的被裹挟着走的人。这同样显示出了萧红内心的丰富以及对于人民的同情和爱。这种力量使萧红难以站在政治的宏大立场上说文作书,因此萧红与左翼渐行渐远,而站在那些被她所关注所同情的人的立场、民间的立场上对时代、对贫苦人民的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写作。

从萧红的创作与中外文化的联系中来看,许多研究者认为“萧红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作家,她在借鉴别人的东西的同时,经过自己的‘文化过滤’揉进新的意境,再造就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品。”“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种种历史机缘,使得萧红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俄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萧红观照和反映生活角度的选择和确立,受到了辛克莱与契诃夫的影响,对于民族灵魂的探索和自省接近于屠格涅夫、罗曼罗兰,带着主观表现温情脉脉的现实主义。萧红是一个善于将外国文学影响消融于自己独创风格的作家,她在接受影响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独特创作角度。”

除此之外,鲁迅对萧红可谓有着知遇之恩。鲁迅对萧红《生死场》的推荐与赞赏,对萧红在上海文坛站稳脚跟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鲁迅“为人生且改良人生”的文学观;忧国忧民、不惧迫害、顽强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都对萧红产生了深远影响。萧红作品与鲁迅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是鲁迅对萧红潜在影响和萧红对鲁迅自觉接受的结果。

3.2 叙述视角

萧红在小说中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是视角的转换。尤其善于借用儿童的独特视角,借用儿童特殊年龄阶段的穿透力、洞察力,在小说中达到一种反讽的叙事效果。运用儿童的视角及语气来讲述故事,使得故事地本质更加真实地被还原出来。而孩子独有的敏锐与清澈的眼睛,则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真相还原出来。生活中的恶劣、丑陋的人性以一种童真的、戏谑的口吻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人性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善良的品行也表现得更加有力。 在生命意识的呈现方面,由于不同视角的转换,则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和内容。既有小说中“被看”的人物的直接表现,也有“看”的人物的不同而展现出的生活真实面貌。除了儿童的视角,成人视角更加符合作家情感体验的表达。小说中的儿童视角的“我”和成人视角的“我”经常发生碰撞,二者不同视角存在的互相不理解甚至矛盾的因素,在小说中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美。这也是小说本身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和魅力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2-219h

[2] 萧红.生死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202页

[3] 萧红.呼兰河传.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202页

[4] 宋唯毓.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以《生死场》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72 

[5] 黎晓华.论萧红小说中东北农民的生命意识.文学教育(上).2021,(08):35-37

[6] 李奕菲.透骨的寂寞 明丽的忧伤——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生命意识.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3):66-67


致谢


行文至此,便是尾声。非常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朋友、我的老师给予了我非常有帮助的指导和建议。他们在这一过程对我的帮助,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在未来的道路上,期望能够继续勇敢前行,在文学的道路上也好,在其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前行也好,都无畏于困难或磨折。感谢文学带给我的力量,感谢老师地指导,让我看到一条清晰可行地道路,感谢朋友们的陪伴,让我从来都充满力量,即使秉烛夜行,也不觉得孤单。

最后,要感谢萧红,感谢所有文学史上的这些闪闪发光的人物,是他们举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旗帜,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既为中国文化而自信,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以上就是关于《试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本文标签:山东毕业论文  文史论文  试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lwzdw.com

本文地址:http://www.lwzdw.com/wslw/1507.html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