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会计论文>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日期:2023-05-29 11:52:58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财务丑闻,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疾”,干扰了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判断,危害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危害的的概述,从会计人员、内外监督体系、法律法规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原因,对策

引言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接连不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逐渐曝露。国外的有麦道夫丑闻、雷曼兄弟500亿美元变相贷款、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等,国内的有琼民源、银广夏、绿大地、雅百特、东方电子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从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部门,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是国家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和经营状况,并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 )不符,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的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如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计舞弊。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其行为有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

无意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趋普遍,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对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其经济利益

投资者往往根据企业单位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报告等来进行投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投资者被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所迷惑,错估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以致投资决策错误,使得该投资不能获取目标利润,甚至不能收回成本,严重损害了其经济利益。

1.2.2对债权人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其巨大损失

债权人一般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通常需要对企业单位所提供的反映其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等来进行分析,评估企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债权人被虚假的会计信息所蒙蔽,高估了贷款的安全性,做出错误的融资决策,以致该融资贷款没有利息偿付或是不能及时收回,给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1.2.3对国家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一些企业收支不符、盈亏不实的会计信息,使得企业应交税款大幅减少,致使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 ,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止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2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不是单纯个人活动的结果,而是由多个经济主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原因:

2.1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日常的会计工作过程中,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评估、判断或推理,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不确定因素所作的评估、判断或推理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虽然遵循了会计规则,却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无意地使一些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一些新进的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业务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处理好,往往会出现纰漏。有些会计人员,自身不进行继续教育,不学习、不关注会计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止步不前,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不重视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得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后续力量不足。在一些企业当中,尤其是私营家族企业中,存在着许多裙带关系,使得一些完全不懂者混迹于会计队伍之中。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过关,业务处理时不自觉违反规定,或会计工作无法满足要求,或惟命是从编造虚假信息,或会计处理马马虎虎出现差错,这些都致使会计信息严重缺乏真实性。

2.2内外监督执行不到位

2.2.1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大部分企业针对内控制度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和人员,但有些存在配备不合理,岗位分工不明确,人员牵制关系弱化的情况。有些企业经营者思想不正,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从属于所在企业单位,故不得不服从这些经营者的要求,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内部审计被企业领导所控制,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却不能避免其联合造假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和出纳联合造假,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舞弊等。

2.2.2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性

政府监督虽然有财政、审计、税务、银监会、证监会等行政执法的机关,却由于各个机关单位监督规范不统一, 监督范围不一致,通常是各自为政,各顾各的,如有重大问题出现,也时常相互推脱,监督检查较为滞后,并没有真正发挥政府监督的作用。许多地方管理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与企业存在权钱交易,导致政府监管无法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2.2.3社会监督效力甚微

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履行监督职能的社会会计监督体系,但其却未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应有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其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屈服于企业的压力,严重了破坏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另外,由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致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监督主体,未能坚持“公正、客观、独立”原则,受自身利益驱使与企业合谋,在审计过程中走形式,甚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协同者。

2.3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

2.3.1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对业务处理作了详细规定,对违法行为也作了相应处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会计制度的变化却未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没能涵盖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所有行为,对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的区分不明确,导致企业易出现无意失真,或采用故意失真谋取私利。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多方博弈的结果,通常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使得会计工作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舞弊提供了机会。有时候,同一个问题会有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会计人员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性。如《会计法》仍然缺乏实施细则,操作性较低,对会计人员因实施监督职权而受到打击报复并没有确切的保护措施,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

2.3.2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会计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一般都是责令改正、罚款等,很少出现退市、暂停营业等严重处罚,就算轰动一时的绿大地造假事件,也只是以罚款告终。由于我国对企业会计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不严,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法的经济利益是制造虛假会计信息的主要动力,如果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小,那么会使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有恃无恐,甚至变本加厉地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谋求更多非法的经济利益。违规的巨大利益与低廉的机会成本,促使企业剑走偏锋违反规定,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降低。

3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招聘管理,建立会计人员基本标准,雇用符合岗位要求职员,改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保证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满足工作要求,从企业人才源头把好关。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本身的会计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防止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产生错账、假账。鼓励财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职称资格考试,企业单位制定鼓励学习的计划,给予一定时间,对取得财会专业学历和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财会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采取评估、考核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管理。大力宣传财经法规和企业制度,建立会计道德守则,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道德修养,杜绝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执行力度

3.2.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立法机关应该联合有关方面的力量、包括理论界、实务界、各种职业团体、协会、中介机构等,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并发布准则或提出指导,使企业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等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要将内部控制的全新理念与精神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尽量使管理当局用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标准、注册会计师用以审计内部控制的标准与投资者用以审视内部控制的标准相统一,以减少可能的期望差距。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之后,企业要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设置机构人员,明确会计岗位分工,强化人员牵制关系,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需要外部力量予以保证,因为企业对外出具内控报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加重了企业管理当局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责任一旦加重,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减轻责任及企业长期利益打算,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关注内控的缺陷,不断健至与完善企业的内控,注册会计师也会为降低自身的风险并促进企业改进内控。既提高了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及其他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又增加证券市场及其他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有效性。推广应用现代的网络管理技术,大力推进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2.2加强政府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我国财政、审计、税收、银监会、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职能。各政府部门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政府监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各政府部门的沟通,使这些政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和对会计信息的再监督,完整发挥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

3.2.3加强社会监督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力量。严格注册会计师资格管理,开展诚信建设,要尽快建立一支独立、公正、诚信、勤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社会公信力和诚信度,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管理技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审查等管理工作。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加强社会会计监督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端正执业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恪守本分,严格审计,提高社会监督有效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3完善会计法规,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

3.3.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有会计法律法规作保障,否则必然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国虽制定并出台了不少的财政法规,但已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有很多条文或细则都难以实行,这样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无法正确执行,从而导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会计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逃,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量减少同类业务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3.3.2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

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加大其执法和处罚的力度,这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法规的作用,也是政府部门及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的法律手段。适当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弥补法律法规缺陷,防止合法但不合理的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利益关联方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提高法律法规对企业单位、领导干部及会计人员的处罚力度,将企业会计行为引入合法化、规范化的轨道。执法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要求,不能因为人情关系和利益诱惑而对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从轻处理或者“睁只眼,闭只眼”的过去了,甚至帮助其掩饰会计信息虚假的问题。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要从重从严执行。若想以罚代法,那就罚款比其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多数十倍的金额,使会计信息造假者不仅要承担信誉成本的损失,还必须承担物质成本的损失。在经济假设中,企业经营者是理性经济人,在一定条件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上的惩处使得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增加,大大高于其风险收益,从而减少了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结论

随着会计信息重要性的提高,会计信息失真逐渐受到各领域的关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和会计法规制度的健全,才能营造更优质的会计氛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立足于会计信息失真特点,从制度体系、管理体制、监督控制、素质管理、法律层面五个方面,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鉴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罗雅凌.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中国科技博览》  2010 (36)

2、霍香芬.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  《管理观察》  2011 (14)

3、祝丽宏.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金融经济》  2010.12

4、关凌. 论会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商场现代化》  2010.10

5、张晓洁. 论会计内部会计控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10(29)

6、申延令. 浅谈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商场现代化》  2010.10

7、刘会芬.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牵制制度  《中国工会财会》  2005.3

谢辞

回顾两年半来充实、忙碌而又快乐的学习时光,感慨颇多。这一段难忘的学习历程对于我的成长和磨砺是深刻而丰富的。这种成长和磨砺,来自老师的不倦教海,来自学友的激情争论,来自家人的鼎力支持,同样来自自己静心求学的那份充实与快乐。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